
不少兒童服裝隱藏著危險因素
7月20日,被中國企業(yè)稱為史上最嚴格的玩具標準《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將實施。
該指令大幅提高了對玩具產品化學性能和電性能等安全質量的要求,重金屬元素檢測項目由原來的8項增至19項,并新增了55種禁用和11種限用過敏性芳香物質的檢測要求。嚴苛標準的背后,是對玩具產品風險的密切防范。
玩具中的一個小部件、衣帽上的一根繩帶或成“致命殺手”。因為外套帽子上的拉繩可能造成的傷害,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上月宣布對中國產560件Deezo牌兒童外套實施自愿性召回。盡管這批產品尚未收到任何事故報告,但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迄今收到因多種品牌兒童衣物拉繩纏繞導致死亡的報告已超過20起。如一名5歲女孩因茄克衫帽子上的繩帶絆在學校的滑梯上窒息而死;一名14歲男孩因茄克衫上的長拉繩被夾車門,倒地受車輪碾壓致死。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2012年中國出口歐盟、美國、加拿大紡織服裝產品被召回的有225起,因繩帶安全被召回的有172起,占紡織服裝召回案例的76.4%。為此,本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近日首次發(fā)布產品質量風險預警,建議家長將兒童上衣外套上帽子和頸部拉繩全部取下。
而事實上,一根繩索“扯”出的產品安全問題遠不僅于此。
很多產品的風險被忽視
“我國對童裝使用的繩索和拉帶并非沒有標準,但因為是推薦性標準,生產企業(yè)沒有足夠重視,拉帶、繩索仍然被頻繁地使用在童裝產品上!笔匈|量技術監(jiān)督局監(jiān)督處處長賴曉宜告訴記者,關注到這一風險源后,質監(jiān)部門從本市主要商場和生產企業(yè)采集了62批含有拉帶、繩索部件的兒童服裝樣品,結果59批次樣品的拉帶、繩索不符合要求,專家評估為中等風險。
現(xiàn)實中,很多產品風險存在于人們的認識之外。譬如隨著手機、MP4、數(shù)碼相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電子產品走進千家萬戶,移動電源迅速風靡數(shù)碼市場。但是,移動電源目前沒有產品標準,而絕大多數(shù)移動電源所使用的電芯都是以化學特性非常活躍的鋰離子電池為儲電單元,產品安全性問題隨之出現(xiàn)。除了燒壞手機和自燃這兩個嚴重問題之外,電量明顯偏低、充幾次電后無法再充電等問題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焦點。
與傳統(tǒng)玩具相比,激光類玩具更具可玩性和可觀賞性,激光筆、激光手槍等一時熱銷?杉议L們是否知道,孩子玩耍時激光互射眼睛,高能量激光可使兒童視網膜嚴重灼傷或受損,最后可導致眼睛充血、水腫、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標準滯后預警不能缺位
《歐盟新玩具安全指令》實施了,我們也要認真思考、仔細評估玩具的設計、用料是否達到安全標準。在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萊茵技術上海公司日前舉辦的玩具免費檢測開放日活動中,家長共主動送檢玩具30件。根據(jù)歐盟標準檢驗,30件樣品中6件被判不合格,不合格產品的問題包括:濫用認證標識;毛絨玩具線縫開裂導致里面的纖維絲外露;兒童滑板車把手承重差;澡盆玩具“小黃鴨”的塑化劑超標……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消費大國,全球75%的玩具由中國制造!巴瑯拥耐婢弋a品,國內外在標準方面存在不少差異,”萊茵技術上海公司玩具及兒童用品部門經理王波告訴記者,譬如德國等國家對玩具的多環(huán)芳烴、總鎘等指標都有明確規(guī)定,但國內標準尚未列入。萊茵技術平日受理的多為出口歐盟的玩具產品檢測和認證,曾多次碰到國內企業(yè)已經準備發(fā)貨、但產品抽樣不合格以致無法出口的情況。
標準滯后導致出口受阻,也是產品滋生風險的一大原因。去年,澡盆玩具“小黃鴨”因塑化劑超標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增塑劑遇到熱水或沐浴液等油脂性物質時就容易釋放出來,不少孩子洗澡時喜歡“啃”上幾口“小黃鴨”,對孩子生長發(fā)育不利!岸覈嘘P玩具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玩具安全技術規(guī)范》中尚未包含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的限量!庇嘘P專家表示。所幸的是,經過風險監(jiān)測,目前正在修改的玩具國家標準草案稿中已增加了對增塑劑的限量標準。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標準總是滯后的,但預警不能缺位!睒I(yè)內人士指出,十多年前人們可能還滿足于產品具有相應功能就行,而今安全問題日益得到重視,產品風險預警因此更顯可貴。
消除風險手段仍乏力
“近年來社會關注的節(jié)能燈電磁輻射、LED藍光傷害、調和汽油等問題,都屬于國內標準未規(guī)定、國內外標準不一致或者行業(yè)潛規(guī)則的風險問題,傳統(tǒng)的質量監(jiān)管模式已難以解決問題,”賴曉宜表示。對此,本市質監(jiān)部門于2009年7月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產品質量安全評估研究中心,開展產品風險監(jiān)測與預警,包括童車、鞋類、萬用移動插座、自動碎紙機、節(jié)能燈、手機充電器、電吹風等一批產品的風險項目被監(jiān)測和警示。
那么,預警之后,產品風險如何消除?賴曉宜表示,評估中心發(fā)現(xiàn)產品風險源后將作科學評判并將監(jiān)測結果上報國家質檢總局,對于那些沒有產品標準的建議修改標準,國內有推薦性標準的建議上升為強制性標準或引進國外先進標準,以從根本上消除風險。
“但是,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事實上預警后消除風險的手段仍然乏力!辟嚂砸烁嬖V記者,發(fā)現(xiàn)產品風險源后,質監(jiān)部門會召集本市生產企業(yè)開會通報,要求企業(yè)進行整改并召回缺陷產品,涉及外省市企業(yè)的將通報當?shù)刭|監(jiān)部門,但這種“保姆式”的技術服務并沒有引起企業(yè)的充分重視!靶枰鞔_的是,消除或降低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責任主體還是企業(yè)。”業(yè)內人士指出。
此外,公開發(fā)布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也是消除手段之一,借此提醒消費者在選購和使用相關產品時關注產品存在的安全風險,從而采取防護措施降低傷害發(fā)生的可能性。產品風險預警,能否通過制度性的信息發(fā)布引導科學認知,進而引導消費者“用腳投票”倒逼企業(yè)切實履行產品安全主體責任,還需拭目以待。(新民晚報)